首页轮播

21世纪初华北冬季极端冷日数年代际偏多的机制研究

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,20世纪50年代以来,全球范围内极端冷事件频次减少、强度减弱,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所致。但在区域尺度上,极端冷事件仍可能呈现显著的年代际变化。

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祝亚丽研究员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的最新研究发现,1989–2021年期间,我国华北地区极端冷日数在2003和2013年发生了年代际变化,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。在1989–2002、2003–2012和2013–2021年三个时段,华北冬季的极端冷日数分别为8.7、13.5和6.6天/年(图1)。
  2003–2012年,西伯利亚–乌拉尔高压偏强,极地西风急流偏弱,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入侵华北地区,华北极端冷日数偏多。而在1989–2002年和2013–2021年,则为相反的情况。另外,虽然三个时段华北极端冷日的强度并没有显著差异,但与其相联系的冷空气影响范围更广,2013–2021年冷空气活动中心区域往西北扩张到了贝加尔湖以西地区。
  文章通讯作者祝亚丽研究员指出,华北极端冷日数在2003–2012年间的偏多可能主要来自年代际自然变率的贡献。自然变率和人类活动均可影响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,然而要量化二者的相对贡献目前仍然是学界面临的挑战性课题。
图1. 过去几十年华北冬季气温(红色实线)增加,1989–2021年华北极端冷日数(蓝色实线)先增后减,虚线为5年滑动平均。
  Citation: Yali Zhu, Fangwu Song, Dong Guo, 2024.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of winter extreme cold events in North China during 1989–2021.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, 100468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osl.2024.100468.
附件下载:
d